隔壁家的那个老兵——聂吉良

2020-06-29

  在马桥,有一位聂伯伯,如今也80多岁了(记者采访时),身体远不如年轻时硬朗。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以血肉之躯,证明了热血男儿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决心;以自我为媒介,铭记着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书写了血与火的青春。

微信图片_20200629153706.jpg

上图左一聂吉良(1934.3.13-2021.2.9)

  走进了同心村,接连拐过几个弯,路过绿油油的菜地,踏着朴素的小桥,来到了退伍老兵聂吉良的家——一座看起来颇有些年份的二层小楼。

  老人已经早早在客堂间等着了。屋子不算大,靠着墙摆着几张藤椅,一张吃饭的桌子正对着大门,质朴而简单。“您快坐,我们自己来!”老人想要为我们泡茶,我们急忙上前劝阻,但是老人并没有停下手,继续拿着茶杯往里放茶叶。“他耳朵不好,要凑上去大点声才听得到”他的儿媳解释道。至此,我们这才注意到老人右侧耳朵上戴着一个助听器。

  聂吉良身材并不算高大,走动时步履略微有些蹒跚,但眉宇间依旧透露着曾经身为军人特有的硬气 。由于身体原因,所以整个采访都在他家人的帮助下进行着。在简单地表明来意之后,聂吉良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他过往的故事。

      1953年,聂吉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那一年,年仅16岁的他背井离乡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有人询问是什么驱动年纪轻轻的他做出了这个决定是因为满腔的爱国情怀?还是因为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老人摇摇头,表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这个理由平淡却显得无比真实,保家卫国对于聂吉良而言根本不需要犹豫,因为在那个年代做出这种决定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以至于都不需要去想一个理由。老人说,不只是他,那时马桥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微信图片_20200629142653.jpg  聂吉良的儿媳从楼上房间拿来了聂吉良的奖章,这是一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纪念章。这也是由全国政协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唯一一枚纪念章。

  老人用颤抖的手拿过奖章,佩戴在身上,“那时候,我是高炮手。后来慢慢当上了排长,获得过两次通报奖。”说着,他便把手伸进上衣口袋,摸索了一会儿,掏出一本红色皮面的复员军人证明书。这小红本的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老人过去的履历,骄傲的神情挂在老人脸上一览无遗。

  对于这本代表着荣誉和过去峥嵘岁月的小册子,聂吉良无比珍惜,就连他的老伴儿和儿媳都不知道他居然一直随身携带着这本证明书,还保存得那么完好。

  那些年的峥嵘岁月,离别带着些许忧愁,而路途并不孤单,故事也仍在继续。

      50多年前,在那个还只有16岁孩子的眼睛里,世界到处都充满新鲜感。聂吉良在松江火车站站头,告别家人,开始了自己为祖国报效的征程。据聂吉良回忆,火车刚行驶的头几天,战友们都有说有笑,火车上没有座位,大家就席地而坐。当火车行驶到江苏一带时,路边有很多流浪者,战友们纷纷把自备的干粮、馒头抛向他们,一片片感激道谢声,冲淡了战士们离别的乡愁。

   五天的舟车劳顿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抵达了朝鲜半岛。聂吉良作为高炮手,下了火车以后就跟随着大部队继续行军。当时我军战力与美军有着一定的差距,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其特点是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所以部队往往需要不停转移。

  白天的时候,聂吉良和战友们躲在大山中的山洞里休息睡觉,一旦夜幕降临,便拿起武器装备开始行军,而当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只能以压缩饼干果腹。聂吉良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有一处桥梁被敌军炸毁,他随着部队趟水过河,战士们光着膀子只穿一条裤子,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摸索着前进。说到这里,老人突然激动地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当时的情景。老人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激情将朝鲜战争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如同电影中描写那样血雨腥风的惨烈悲壮画面,如此鲜活、真实地呈现在众人眼中。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聂吉良所在部队作为二线支援部队虽未与对方军队进行正面交战,但是始终从侧面策应,坚守职责。他们正是真正平凡中最不平凡的英雄。聂吉良的经历就是所有参与战斗,保家卫国英雄们的缩影。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祖国来到异地,认真履行作为军人的职责,坚定地完成着国家交付的使命。在朝鲜战场上,有着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这样的革命先烈,但更多的却是像马桥老人聂吉良这样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会思念家乡,但只要拿起武器的那一刻,他们就都是保卫家园的军人,这段不平凡的异国经历也只有他们最能体会。

  军中岁月转瞬即逝,四年时光一晃而过,复员之后,回到马桥家乡的聂吉良,被分配到位于闵行的上海汽轮厂工作。

  期间,曾发生过一件“特殊”的事情,让聂吉良时不时地与人提起。那天看似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聂吉良勤恳地在车间工作,正在此时,他看到一个令他不敢确认的身影,竟然是周总理!这是聂吉良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本人,他又激动又慌乱,手忙脚乱之中赶忙立正,敬了个军礼,然后鼓掌。周总理走上前,示意不用鼓掌,并与聂吉良握了手。对于这件事情,老人感到特别荣幸与骄傲。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能见上总理一面已不简单,更何况还能与总理握上手。

  在汽轮厂工作了几年之后,聂吉良带头响应下乡的号召,回到家中务农劳动。回村后,聂吉良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为了家乡的建设工作,他格外卖力,也靠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远离战场硝烟多年,他的晚年生活倒也过的清闲舒适。如今80高龄的聂吉良已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伙,据家人讲,常年拖拉机劳作的轰鸣声使他患上了耳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老人都常常记不清。

  但当拿出他与战友们的合影时,从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中,老人也还能准确辨认他们,“这个是四川的战友,这个是山东的战友。”

微信图片_20200629153718.jpg

  当翻到一张单人照片的时候,老人脸上再一次洋溢起幸福的笑容,“这是我的孙连长,待我比亲爹还好。那时候打仗挖战壕,连长看我年龄小就特别照顾我,派我去做侦查工作,在一边盯着天上看有没有敌军的飞机。”在老人的心里,那四年所结交下的革命友谊就如同每张照片背面黑色笔墨的备注一般,就算照片早已泛黄,但是墨迹却依旧清晰,在老人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痕。

  多少青春换取华夏全新天地,昔日的战场英雄早已白发苍颜,虽没有将军的卓著功勋,却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阅读59
分享